找到相关内容99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于彼岸世界的想像及其对中土的影响

    喜乐,故又称喜乐地。此地有三天:1、少光天(Parīttābhā,),2、无量光天(Apramānābhā,),3、极光净天(ābhāsvara)。三禅,因离第二禅之喜乐,住于非苦非乐之境地,更生...之世界,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四无色者死后所之天界。  在大部分佛经中,欲界分为六天,分别是1、中天王天,2、忉利天(亦称“三十三天”或“帝释天”)。3、炎摩天(又作“炎天”,“焰天”、“焰摩天”、“...

    王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541723.html
  • 火焰化红莲

    个人领会是超越之意。超越的乐称为极乐,以乐至极点反而平淡也。如禅修中,于初禅称离生喜乐地,二禅为喜乐地,三禅是离喜妙乐地,都有喜乐的觉受;但到了四禅以上则谓舍念清净地,以无分别心故,曰舍念清净。超越...诸恶业而自庄严。临命终时,遇善知识,为说弥陀信愿,戒解脱等。(经于六劫花开,闻观音、势正说法而发菩提心)  9.下品下:作诸不善,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于命终时遇善知识,教令念佛,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...

    果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843316.html
  • 南怀瑾:禅宗与道家[上册](一)

    心一境性、喜乐:所谓心一境性,就是指从某一种方法入手,初步到达心境宁静,统一精神与思虑,集中一点,没有另一纷杂的思念歧差,渐渐引发生理上生命本能的快乐——不同平常欲乐的感觉,与心理上无比的喜悦——...现代科学工具的发达,但无论如何,也不是在短时期内,或一个世纪中便可望其成就的,所以我们在这一时期的知识青年,对于当前中国文化的趋势,与自身所负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责任,更须有所警惕而加倍努力。  至于隋、唐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5043730.html
  • 佛法救世主义——民国十六年夏秋编(2)

    止观果   依菩提心,由数修习奢摩他故,得住大定。说在佛华严发光地:   佛子!是菩萨住此发光地时,即离欲恶不善法,有觉、有观,离生喜乐,住初禅;灭觉观,内净一心,无觉无观,喜乐,住第二禅;...相随而去──人合大群,真成天下一家也──。   ‘诸比丘!郁单越人寿命一定,无有中天,命若终时,皆得上,何因缘故郁单越人得此寿?命终已到皆复上?诸比丘!世或有人专事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044320.html
  • 《大学》修养的次第

    进度层次分作四禅:初禅,心一境性,离生喜乐;二禅,喜乐;三禅,离喜妙乐;四禅,舍念清净。它的心智境界,分作四: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。但佛说四禅八家是共法。也就是说:...认为“知”,并不是心性道体无上妙法。“知”,不是道的本体。换言之,“知”不是“能”。“知”是由一个能知的“所”起的一个最初作用而已。十四、沿流不“止”问如何《大学》所讲“知、止、、静、安、虑、得”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045119.html
  • 《长阿含经》和《长部》的核心教导

    已,便能远离心随烦恼,远离诸欲、恶不善法,有寻、有伺,离生喜、乐,入初静虑具足安住。寻伺寂静,于内等净,心一趣性,无寻、无伺,喜乐,第二静虑具足安住。远离喜贪,安住舍、念,及以正知,身领受乐,圣所...……乃至得三明,除去无明,生于慧明,灭于闇冥,大法光,出漏尽智。  此段【三学?定型句】的经句省略文,是释尊对种德婆罗门开示戒学、学、慧学,来说明「具戒」、「智慧具足」。此中「具戒」包含戒学和学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647813.html
  • 中国禅学史 早期禅法

    解脱法门,有去欲,恶不善法,有觉有观,离生喜乐观入初禅,便是解脱。或者灭觉灭观内主,一心无觉无观喜乐,谓入二禅,便是解脱。又除念、舍喜、住乐、护念一身、自知身乐,谓入三禅,便是解脱。或乐灭苦灭、先...。“慧”由。这个“慧”字,并非指一般的小聪明,而是指在境中灵光一现所得的大智慧。“境”必自“静坐”起。所以万法殊途,同归于一个“坐”字。  坐,有各种姿态,据传不下九十六种之多。兹专举“禅坐”...

    苏渊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348918.html
  • 从佛教伦理学看器官移植问题

    如前所述,动手术时麻醉过去,同样也不会有痛觉;不但如此,连修习禅定成功后,到了前三禅(离生喜乐喜乐、离喜妙乐)的阶段,也只剩下心的喜受与身的乐受,而没有任何苦受忧受。所以脑昏迷指数近于零的患者,是...中异熟识应成不离生,非为治此灭故。”(大正三一?页一三七上)。  [9] 《唯识三十论颂》(大正三一?页六○下)。  [10] 印顺导师《中国佛教琐谈》(【华雨集】第四册,台北:正闻出版社,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649846.html
  • 开启佛门(2)

    但此时容易被声音干扰而出。  继续修习,定力加强,舍弃初禅的寻、伺二支者而得“内净”支,进入二禅,喜乐更深,有内净、喜、乐、心一境性四支,称为“喜乐地”。二禅达到无寻无伺的境界,不起语言概念的...一些理论知识而不谈方法。是“心一境性”的意思,就是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之状态,它是“心不在焉”的反面。对欲界众生来说,有二类:得之散、修得之正定。前者我们生来就有,平常看书写字,心与境相应时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849877.html
  • 陈鹏释译:唯识四论(1)

    与俗世间的生活层次。欲界一地,是五趣杂居地;色界四地,是指四禅天,即离生喜乐喜乐、离喜妙乐、舍念清净;无色界四地,是指四空天,即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。就八识来说,前五识只...后者没有。]、八识、九地[注释:九地:指俗世间(三界)的九个生存层次或修行层次。分别是欲界一地,色界四地和无色界四地。欲界一地,是「五趣杂居地」;色界四地,即四禅天的境界,包括杂生喜乐地、喜乐地、...

    陈鹏释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250001.html